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肿瘤治疗中心特色治疗系列报道之六
早期诊断肿瘤技术:类PET 蛋白芯片
类PET成像检测技术,早期查肿瘤不用药,无痛苦,无毒副作用;蛋白芯片技术,一滴血即可查肿瘤。这两项检测项目目前已经在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顺利开展。该院肿瘤治疗中心主任王力军说:“我院购置了美国GE-signd HDe1.5T超导磁共振,引进了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全身弥散成像技术(WB-DWI)。该成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最新磁共振技术,对恶性肿瘤检查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具有和PET相似的临床价值,因此,又称为‘MR类PET’技术。随着类PET和蛋白芯片技术在我院临床的普遍应用,肿瘤被早发现,通过早治疗,必将会大大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类PET成像技术
什么是“类PET”
PET(正电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专门用于肿瘤及其转移早期发现的大型医疗仪器,但其高额的设备费和检查费,令国内各大医院都对其望而生畏。2004年,日本学者TaroTakahara提出“类PET”概念。一般的磁共振已经可以对常见的肿瘤及其转移作出判断,但显示率不太高,远比不上PET。但是把成像序列特殊处理后,经最大密度的投影重建,就能够得到类似PET的成像效果,这就叫“类PET”。
“类PET”技术的优势
磁共振类PET成像检查过程简单,无需提前准备,安全性高,整个检查无创,无需注射药物,没有射线危害,只需要约30分钟,即可获得全身扫描的结果。与PET-CT相比,类PET具有一个极为明显的优势:检查费用低,其空间分辨率也明显高于PET。因而类PET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在肿瘤病人的常规应用以及常规体检的应用。
类PET技术的临床运用
类PET成像能够检测到细胞级的病变,还可与MRI的常规T1、T2像结合,形成融合图像,更易于病变的定位与诊断。已经有研究表明,类PET成像与PET-CT比较,两种融合图像对恶性肿瘤的诊断能力无显著差异。因而,类PET成像对全身的恶性肿瘤诊断都有很高的价值。尤其对于全身转移灶筛查、淋巴结转移筛查、肿块的良恶性鉴别、发现明确恶性肿瘤指征寻找原发灶、术后放化疗后的效应观察、恶性血液肿瘤的病情监控、健康体检等更具实用价值。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
什么是蛋白芯片技术
蛋白芯片属于生物芯片技术中的一种,它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学原理,在固相基质上结合多种生化学指标的抗体,捕捉被检者血清中对应的特异性抗原,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光信号,来实现对相应生化学指标定量检测的目的,它可同时检测多种疾病相关蛋白,从而对肿瘤、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蛋白芯片技术的特点
蛋白芯片实验操作简便、快速,通过样本加样、摇床反应、检测液加样即可在生物芯片阅读仪上获取样本图象,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分析便可得到检测结果。其特点包括:1、多指标并行检测,一次检测中可获得远多于单一指标检测所提供的信息量;2、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3、微型化、高通量。蛋白芯片反应区域的面积仅为1平方厘米,检测时只需100微升血清样品;4超值性价比 蛋白芯片检测费用远远低于使用单一生化学指标试剂盒组合的检测总费用。
蛋白芯片技术的应用范围
对癌症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对已经有临床症状,但是无明确病因和明确诊断的病人,可采用本品对肿瘤进行辅助诊断;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可采用本品进行辅助鉴别诊断;已经确诊为肝癌、肺癌、胰腺癌、卵巢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食道癌、子宫内膜癌等癌症的病人,可以采用本品选择治疗跟踪用肿瘤标志物指标;对亚健康人群的肿瘤风险评估。
咨询电话:18931927386 13831979090(王力军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