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新闻
  • 呕血三小时命悬一线 新技术助力夺回生命

    近日,一位面色红润,身体矫健的阿姨在家属的陪伴下来到邢医二院血管介入科,她拉着张学强主任的手,激动的说,“主任,谢谢你,谢谢你救了我的命啊!”

    原来,三个月前,这位阿姨在家时突发呕血症状,儿女又不在身边,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急救时,呕血症状已经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患者已经出现了失血性休克,命悬一线。

    通过了解既往病史,这位患者61岁,有慢性乙肝、肝硬化病史多年,脾切除病史10年。情况紧急,经过紧张细致的术前检查后,血管介入科第一时间为患者实施了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经颈静脉门体静脉分流术。

    血管介入科主任张学强说,因为患者实施过脾脏切除术,门脉血栓破坏了门静脉正常管腔,这一情况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术中,采用经皮穿刺门静脉技术,迅速栓塞了变异出血的胃冠状静脉,患者呕血的症状立即消除,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目前,经过3个月后的第一次复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分流道通畅,无腹水、黄疸、腹胀、呕血、黑便等。

    张学强主任介绍说,目前,肝硬化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失代偿期出现的门脉高压症候群,会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胸腹水、腹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尤其是消化道大出血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如何一劳永逸的降低门脉压力成为治疗的首要目标。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1992年开始在我国应用于临床,是唯一能降低门脉高压的微创治疗技术。该手术在局麻下即可完成,不开刀,风险小,疗效肯定,门脉分流的同时栓塞出血的胃冠状静脉,既能立竿见影达到止血目的,又降低了门脉压力,保证了远期疗效。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3-7天即可出院,目前已经成为门脉高压症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胸腹水等症状的首选治疗方法。

    通过大量病例的远期随访发现,随着门脉压力的降低,肝内微循环逐渐改善,在术后5~8年,肝硬化可以发生逆转,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的治疗理念。

    邢医二院血管介入科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沉淀,率先开展了此技术,填补了我市技术空白,目前已经完成手术近20例,随访中了解,手术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肯定。

    血管介入科 张学强

     


    经皮穿刺门脉分支,造影示门脉海绵样变


    超选择插管至出血的粗大胃冠状静脉,并栓塞


    经颈静脉入路穿刺门静脉分支


    建立门体静脉通路,造影见支架血流通畅,粗大的胃冠状静脉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