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新闻
  • 党委中心组学习报告文学《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根据我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统一安排,4月4日,医院党委中心组进行集中学习,内容为报告文学《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1966年2月6日和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人民日报》分别播刊了这篇报告文学,让焦裕禄这个伟大的名字传遍全国,响彻神州。四十多年来,焦裕禄精神一直成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教育激励了无数党员干部,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忠诚践行党的宗旨。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焦裕禄说:“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在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他身体力行,和所有干部一起深入到村村户户,安排生产自救。在许楼,他看望了一双无儿无女的老人。病躺在床上的老大爷问他是谁,来干啥,他说:“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他是多么关心人民啊!他与人民的心总是连在一起。
        从困难中看到希望。焦裕禄一到兰考,就面临严重的灾害、灾荒和干部中存在的错误思想。但在重重困难面前,他有坚定的决心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他亲自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了解灾情。他善于鼓起干群战胜灾害的信心,善于激励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善于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学习他们除“三害”的方法、经验。他带领群众拼命苦干,最终取得了治风、治沙、治碱的初步胜利。
        生活简朴,清正廉洁。焦裕禄廉洁清贫、朴实。他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他常常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一身泥水在群众中劳动、工作。他穿的袜子补了又补。夏天连一条凉席都舍不得买。发现孩子“看白戏”,他教育孩子并将票钱如数送给戏院。他经常访贫问苦,却顾不上自己的妻儿老小。
        日夜操劳、呕心沥血。焦裕禄患有慢性肝病,在除“”三害的同时还要与病魔抗争,在兰考工作的日日夜夜,他的肝病经常发作。但为了治沙、治水、治碱、治穷,为了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他顾不上这些,忘我地工作着。肝病疼痛难忍时就用左手、钢笔或右膝顶着肝部。看到灾区群众生活困苦,他舍不得买药吃。最后实在抗不住了,才住进了医院。直到弥留之际,他心里依然牵挂着兰考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注重党的思想和作风建设。焦裕禄对待犯错误的同志,关怀备至,善意诱导。刚从丰收地区调来的县人委某领导干部要求装潢办公室。焦裕禄耐心说服教育,使他认识到共产党员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名公社书记犯了错误。焦裕禄治病救人,派他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他不仅改正了错误,还带领赵垛楼群众取得了治沙、治水的胜利。
        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党派焦裕禄到受灾严重的兰考任县委书记,他毫无条件地接受了党的委托和困难的挑战,不像那些只为自己前途着想不愿到艰苦地方去的干部。
        焦裕禄是这样一个人,在战胜错误思想和自然灾害、改变兰考落后面貌的征途上,他身体力行,身先士卒,苦干、实干加巧干,并学习和总结了群众治理三害的办法和经验。他的精神激励着兰考人民终于战胜了灾害。为人民,他忘我的工作着。身患肝病,却执意坚持工作;即使疼痛难忍,也从未退缩,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惦记着要把沙丘治好。焦裕禄以病弱之躯,带领人民治风、治沙、治水、治穷,心里总是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一切为了人民,与人民心连心,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愧为共产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
        学习后大家纷纷表示,在焦裕禄同志身上表现出的是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家要学习这种精神,在工作中要始终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做群众[FS:PAGE]的贴心人,做群众的主心骨。把干事创业热情与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开拓进取与尊重规律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院党委书记郭靠山最后指出,大家不仅要学习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更应该学习焦裕禄同志的精神,以实际行动争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要学习焦裕禄精神,关键是要学习以下几点:一是学习焦裕禄艰苦朴素精神;二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三是不回避矛盾勇于担当的精神;四是坚持民主,争取最广大群众意见的精神;五是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领导班子要分片、分区深入基层,通过包科室、包部门,接接地气,更好、更细、更实地听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地走密切联系群众路线。(党群科耿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