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新闻
  • 我院成功开展首例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新技术

        近期,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成功完成了我市首例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填补了我市此项技术空白。
        男性患者,78岁,邢台市桥西区人,主因糖尿病史两年余,右下肢疼痛15天入院,入院时患者右足皮肤感觉减退,皮温降低,右足踇趾和第2、4趾剧烈疼痛,并伴有皮肤青紫,足趾趋于坏死。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提示:双下肢动脉硬化,右下肢动脉血流减低,入院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2型糖尿病。
        患者高龄男性,同时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多种老年疾病,病情复杂,如不能积极有效治疗,患者最终将不可避免要进行截肢手术,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加重患者及家属的精神心理负担。患者入院后,医专二附院郭靠山书记、院长,高平蕊常务副院长等领导高度重视,由院医务科积极协调,消化科、内分泌科郑慧霄主任和介入放射科张雪峰主任主持了患者的疑难病例会诊讨论,经过认真分析讨论,综合评估了患者病情和手术风险,制订了严谨的介入手术治疗方案。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于2011-4-3下午由介入放射科张雪峰主任和张学强主治医师主刀,为患者进行了介入手术治疗,在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监视下,进行病变血管造影,发现右侧髂外动脉节段性狭窄约90%左右,病变远端血流缓慢,右膝下数支动脉大范围高度狭窄伴部分动脉闭塞,明确诊断后,采用健侧股动脉逆行入路联合患侧股动脉顺行入路,成功的完成了患侧髂外动脉扩张成形和支架植入术及膝下动脉病变血管球囊扩张成形介入治疗术。术后复查造影显示右髂外动脉狭窄消失,血流通畅,膝下动脉血流明显改善,侧枝血管明显增多,术后第二天患者趋于坏死的2个足趾疼痛明显减轻,皮肤颜色基本恢复正常,目前正在进一步治疗中。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主要病理改变为动脉粥样硬化、钙化斑块形成,下肢动脉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引起下肢组织和足趾缺血坏死,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跛行、静息痛,患侧足趾皮肤坏疽、溃疡、感染等,已经坏死的需要截肢处理,其占非外伤性截肢的50%以上,多年来成为一种致残率极高的疑难病症。为此,糖尿病足患者应及早明确诊断,尽快进行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才能保全肢体功能,避免截肢情况发生。
        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相关医用器材的不断完善,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做了大量临床研究,在糖尿病足患者保肢(趾)和降低截肢(趾)平面,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并通过大量成功的病例得到了临床证实。介入治疗技术成熟,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后即可迅速建立通畅的血流,起到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该项技术已成为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首选方法。
        我院介入放射科成功开展了首例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新技术,填补了我市该项新技术空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