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新闻
  • 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救治队进驻暴雨重灾区

    为灾区提供医疗服务

    724上午,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郭靠山、副院长唐立真带领7名医护人员携带急救药品,冒着酷暑来到高开区的南市村,为当地受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现场发放灾后防疫防病知识宣传单,向群众介绍汛期疾病的自我防治方法,并为受灾群众诊察疾病。

     

     

     

    为灾区提供救助物资

    与此同时,副院长卢洪章带队来到开发区景家屯慰问灾民,为他们送去矿泉水、方便面、面包等救灾物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医院职工也自发地组织起了募捐,23日中午,党群科邓一洁,普外科李成恩、杨丽等人开车将医务人员所捐的爱心衣物和药品送到高开区王快镇救灾指挥部。

     

     

     

    大家积极请愿加入救援队

    医院全体党员干部和医护人员时刻准备着,为受灾群众和抗洪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支持。他们始终保持着准备仗剑出征的临战状态,奔赴抗灾第一线,为广大受灾群众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党群科李琳

    对于灾区群众的日常生活,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医务人员提醒,注意灾后防病常识:

    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知识

    洪涝灾害的发生,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给灾后卫生防病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目前处于高温季节,各种诱发疾病危险因素增多,容易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因此,提高饮水、食品、环境卫生条件,控制媒介生物,消除传染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人民群众防范各种疾病的健康常识,保护重点人群,对减轻灾后的疾病危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洪涝灾害后会发生哪些疾病?

    水灾灾区卫生条件差,特别是饮用水的卫生难以得到保障,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

    其次,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鼠媒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蚊媒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灾害期间还常见皮肤病:浸渍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等;

    意外伤害: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洪灾过后防疫是关键。

    二、卫生防病知识要点

    洪灾期间和灾后,为保护自身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灾区群众应做到:

    1、注意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的缸、桶、锅、盆等必须保持清洁,并经常倒空清洗;对取自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的临时饮用水,一定要进行消毒;混浊度大、污染严重的水,必须先加明矾澄清;漂白粉(精片)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存放)

    2、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食物生熟要分开;碗筷要清洁消毒后使用;不要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

    3、注意环境卫生。洪水退去后,应消除住所外的污泥,垫上砂石或新土;清除井水污泥并投以漂白粉消毒;应将家具清洗再搬入居室;整修厕所,修补禽畜圈。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

    4、加强家畜的管理。猪要圈养,搞好猪舍的卫生,不让其尿液直接排入河水、湖水、塘水中,猪粪等要发酵后再施用。管好猫、狗等家禽动物。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喷洒灭蚊药;栏内的禽畜粪便也要及时清理。

    5、做好防蝇灭蝇,防鼠灭鼠,灭螨防螨等媒介生物控制工作。粪缸、粪坑中加药杀蛆;室内用苍蝇拍灭蝇,食物用防蝇罩遮盖;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人群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类密度较高的地方;当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要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不要在草堆上坐卧、休息。

    6、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如果不得不与传染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

    7、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找医生诊治。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

    8、为预防皮肤擦烂,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随身用毛巾等擦汗。可以在皮肤皱折部位扑些痱子粉。下水劳动时,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应暂时不要下水,如必须下水时要设法穿长统靴。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

    9、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南方),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好的方法。接触疫水前,在可能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护药,如防锄霜和皮避敌等,穿戴防护用品,如胶靴、胶手套、胶裤等。接触了疫水应主动去血防部门检查,发现感染应早期治疗,以防止发病。

    10、注意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11、关注特殊人群护理。为老、弱、病人尽量营造好一点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减少疾病和死亡的发生。

     

    洪涝灾害后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近日,我市遭受几十年不遇的暴雨袭击,部分县(市、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抗灾救灾刻不容缓。邢台市卫生计生委提醒广大受灾群众:灾后要做好十件事,保证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

    1、喝清洁的饮用水,生水应烧开后饮用;

    2、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死亡的家禽家畜,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

    3、不生食动物性食品;

    4、饭前便后要洗手,加工食品前要洗手;

    5、加工食品要烧熟煮透;

    6、生熟食品要分开放置;

    7、剩菜剩饭要确保没有变质,经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8、食品容器、餐具用后要彻底清洗和消毒;

    9、不使用污水清洗瓜果、碗筷餐具;

    10、食品要避免受到苍蝇、老鼠等的污染。

    特别提醒:

    1夏季天气高温高湿,防止食物的霉变;

    2、不购买来路不明的食物,如死鱼、死禽畜,或被洪水浸泡过的蔬菜水果等;

    3、不采食野蘑菇。

    食品安全知识再多学一点:

    世界卫生组织预防食源性疾病保障食品安全五要点:

    一、保持清洁

    1、拿食品前要用肥皂水洗手,准备食品期间经常还要洗手;

    2、便后用肥皂水洗手;食物制备过程中,要清洁操作台面并保持餐厨用具清洁;

    3、避免虫、鼠及其它有害生物进入厨房接近食物。 

    二、生熟分开

    1、生的肉、禽和海产食品要与其它食物分开;

    2、处理生的食物要有专用的设备和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板;

    3、生、熟食物使用不同器皿储存,不要生熟混放。 

    三、完全做熟

    1、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品;炖菜、炖汤等食物要煮开,以确保中心温度达到70℃。肉类和禽类的汁水要变清,而不能带血丝。最好使用温度计;

    2、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四、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

    1、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

    2、热餐在食用前应保持60℃以上;

    3、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 

    五、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1、使用安全的水或进行处理以保安全;

    2、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品,例如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

    3、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尤其如果要生食;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物。